目前在已开展的干细胞临床研究中,涉及较多的一类干细胞当属间充质干细胞了,并且已经在糖尿病、肝病、帕金森、膝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上,初见成效。
对于不同疾病和严重程度的细胞注射途径是有区别的,这也导致临床治疗中的给药量(这里特指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就是存在差异的。
在临床研究中鲜有涉及到动物和人体对细胞的最大耐受量的(爬坡实验)试验。
先看两个动物研究。
在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骨髓间质干细胞输注时机和剂量对其抑制急性排斥作用的影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别在术前24小时或术后24小时以静脉输注的方式,向以小鼠为供受体建立心脏移植的模型,移植不同剂量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发现最高剂量(5*106/只/次)组术后24小时静脉输注(Hmsc)可有效延长小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 并呈现剂量依赖性,治疗效果最为显著。
再对小鼠体内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与对照组比较, 输注Hmsc可减少移植物的淋巴细胞浸润, 病理损伤显著降低, 剂量最大的病理损伤减轻的程度最明显。
某公司与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中发现,高剂量静脉注射的小鼠,除引起肺及脾的增重外,未出现明显的毒理反应,也未发生致死现象。

MSC进入小鼠体内脏器重量的改变
有动物研究认为,输注过多干细胞会引发血栓及毒性反应,认为小鼠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最大耐受量约为2.0×107个/kg,而食蟹猴单次静脉滴注人UC-MSCs的近似致死剂量约为1×108个/kg,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过多数量干细胞在血流丰富脏器滞留导致血栓形成所致。
在一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肝硬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中,来自上海南京军区临床肝病中心的研究团队,于2010年11月-2011年5月期间,对入院的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3次、3个剂量级分别为5x107个/次、1x108个/次和2x108个/次, 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
经过一年的随访发现:静脉输注干细胞的耐受性较好,最大的耐受剂量为2x108个/次,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良好,未发现毒理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另一项将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研究中也发现,1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单次静脉输注同种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最大剂量为3×106细胞/kg(如果是按照60KG的标准体重,单次输注1.8亿个细胞),结论耐受性良好。
暂时未找到因为较高剂量的干细胞回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临床反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