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终体检季,都说成年人的崩溃,是从看体检报告开始的。“囊肿”“结节”“增生”纷纷登场,引起了一阵恐慌。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乳腺结节是体检报告中的常客!有人不以为意,认为乳腺结节就是乳腺增生,少生点气即可,有人则忧心忡忡,害怕结节下一步就变乳腺癌。
乳腺结节癌变的几率有多大?乳腺结节的征兆、高危人群有哪些?如何揪出乳腺结节?乳腺结节该怎么处理?
结节,不是一种疾病
乳腺结节只是一种现象,而并非疾病本身。
在乳腺彩超或X光检查中,发现乳腺上的一团肿物,都可称为乳腺结节。
这团肿物,有可能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
-
乳腺增生:乳腺体增厚,结构紊乱,与内分泌失调和月经息息相关,危害性通常较小;
-
乳腺纤维腺瘤:常见于育龄妇女,不会自行消失,生长缓慢,癌变几率极低,可定期复查,必要时可手术切除;
-
乳腺囊肿:肿物里主要成分是液体,且大多数为良性病变,无需特殊治疗;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易癌变,通常会伴有乳头溢液,必要时需进一步检查确诊;
-
乳腺癌: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已超过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
乳腺结节癌变的几率有多大?
其实,乳腺结节大多数都是良性,临床上乳腺结节只有 4%~10% 是恶性的。专家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可达90%。
虽然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高,但是如果乳房被切除部分或全部,对女性来说,仍然是不可承受之痛。
而且乳房不仅是女性魅力的象征,还是婴儿的“粮仓”以及夫妻生活和谐的钥匙之一,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更是不可缺少。
乳腺结节征兆,高危人群有哪些?
乳房胀痛: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外上侧及中上部较为明显,经期前发生或加重,经期后减轻或消失。
乳房肿块:肿块可移动,大小不等,表面常不光滑,质地硬,触之有颗粒感,与皮肤不粘连,可在经期来潮后第9~11天进行自测感受。
乳头溢液:部分患者有乳头溢液,多见清凉无色、浆液性溢液。
哪些情况或人群易得乳腺结节?
-
月经初潮年龄早、不孕、初次生育年龄晚、绝经年龄晚、反复人工流产;
-
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营养品以及劣质化妆品,可能会促进乳腺结节甚至乳腺癌的发病;
-
长期情绪不稳定、内分泌失调、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不和谐的性生活、高脂饮食、过度饮酒抽烟等都是乳腺结节的危险因素。
如何揪出乳腺结节?
乳腺超声、乳腺钼靶、乳腺核磁共振是乳腺病灶检查的三大利器,可以让结节无所遁形,对于外形高度怀疑的病灶,最终会通过病理穿刺活检确诊。
对于小于40岁的年轻女性而言,更适合做乳腺彩超检查。
一旦报告中出现以下字眼要提高警惕:
除此之外,报告上一般都会采用“BI-RADS”进行结节评价分级。1、2级是没有恶性病变可能;3级有<2%恶性肿瘤可能;4级2%-95%恶性可能,5级>95%恶性可能,6级病理确诊恶性肿瘤。
乳腺结节该怎么处理?
对于友好的乳腺结节,每隔6~12月进行随访即可;可疑恶性或恶性结节几率大者(BI-RADS 3~4级),随访时间缩短,并定期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切除。
如果出现乳头内陷,皮肤呈橘皮样改变,质地变硬、腋窝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疑似乳腺癌的征兆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这些良性结节需要考虑手术:
-
多发结节,医生单凭影像学检查很难判断所有结节性质时;
-
35~39岁发现单个或多个乳腺结节,想绝后患,以及无时间随访者。
要想结节不变癌,日常生活中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心情舒畅、饮食均衡、充足睡眠、适当运动都可以帮助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结节变癌的风险。
当然,预防癌症也可选择目前最前沿且安全的方案——存储免疫细胞。存当下,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