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曾经羡慕漫威世界里的超级英雄们?他们会受伤,但是他们不怕受伤,总有各种各样的契机能够让他们“重获新生”。
都说电影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种再生能力,我们也正在拥有着,只是我们天然拥有的还不足够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
自然界充满神秘色彩,越是低等的生物,其再生能力越强,比如许多无脊椎动物,水螅、涡虫等,都拥有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再生能力,它们不仅能在受伤时再生出尾巴和四肢,甚至还能生出心脏、大脑和视网膜等。
再生(Regeneration),就是指上述的过程,生物体因外力作用发生创伤而部分丢失或受损,在剩余部分的基础上又生长出并保持较完整生理功能的结构。

△ 干细胞在涡虫体内可以发生迁移、增殖和分化,对虫体组织器官损伤的修复或替代具有重要作用
而高等生物的再生能力则相形见绌,比如哺乳动物,只在发育最早期拥有再生能力,成年后这种再生能力只会在几个例外的组织中保持,比如肝脏。
长在人身上的组织、器官,几乎都不可“失而复得”。面对肢体受伤、组织病变等情况,我们只能眼睁睁任由其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种损失是不可挽回的,通常情况下只能被动地等待他人的捐献,并且需要终身服用药物。如果受损的部位在关键组织,比如神经组织,那现代医学将束手无措。
这种不同生物、不同组织间再生能力的差异,其本质是来源于身体里的“种子细胞”——干细胞。因为干细胞是一类拥有无限自我更新以及多潜能分化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在适宜的环境、适宜的信号下,可以分化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成熟细胞,细胞继而组成四大类组织——肌肉组织(muscle tissue)、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神经组织(nerve tissue)、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
因此,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干细胞的分化能力:
不同干细胞之间的分化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按照其分化能力的由高到低,干细胞可以分为:
第一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s),这类细胞非常厉害,可以分化为人体的每一种细胞,只在人类胚胎分裂的最初几分钟发现,比如胚胎干细胞(E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第二类,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这类细胞次厉害,虽然不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但是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的潜能,比如间充质干细胞(MSC)。
第三类,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s),这类细胞在人体中数量最多,只能向一种或多种密切相关的细胞类型分化,比如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在人体内,间充质干细胞是得到最多以及最广泛研究的干细胞之一,这类来源于中胚层的干细胞,不仅仅可以分化为同胚层来源的各种细胞,组成肌肉组织、结缔组织,还可以跨胚层分化为其它细胞,组成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等。
因此,体外静脉回输间充质干细胞,或者局部定点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归巢效应”,让间充质干细胞在受损部位,帮助体内的干细胞一起,大大增加组织再生的能力。
这还不够,虽然干细胞拥有多潜能分化的机制,但毕竟处于一个复杂动态的环境中,所以还需要旁分泌效应分泌的一些因子,营造出适宜的环境,共同完成组织再生的过程。
根据同胚层或跨胚层分化的方向,让我们了解一下人体四大组织具体是如何再生的?
02
间充质干细胞的同胚层再生:肌肉组织与结缔组织
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按照胚层分化原则,同胚层可以再生为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
比如肌肉组织。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富含TGF-b1(转化生长因子)的环境中,可以最优分化为平滑肌祖细胞,继而再生为肌肉组织。典型的平滑肌祖细胞的marker(蛋白标记)有calponin和aSMA,如下图所示[1],3天后MSC便可再生出肌肉组织。